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黄帝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

[上一记录]  [下一记录]

黄裳元吉——“黄帝”在中华文化中之意义及展望

刘君祖


 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,浩浩数千年不曾间歇,屡经挑战,终能复兴,其奥秘究竟何在?21世纪的中国日趋富强,面对诡谲的国际形势,真能打破惯例、和平崛起吗?大地生态丕变,全球暖化及能源枯竭的危机似已迫在眉睫,人类整体文明会有存续之忧吗?历代中国人自称“炎黄子孙”,其精确的意义为何?除了继往之外,能不能开来?
  儒家思想标榜尧舜,倡导天下为公;道家更上尊黄帝,成养生治国皆精湛高明的黄老之学。两家皆源于易,易作于更古远的伏羲时代,仰观俯察、立象设卦,天下万事万物尽归其中。本文即以易经的观点,尝试论述以上的问题,期望各方专家指教。
  祖述尧舜
  中华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,四书五经为核心的教化宝典,几千年来为无数的人所研习,影响之大,无与伦比。然而经典中罕言黄帝,推其缘由,应和孔子对历史文化的态度有关。孔子删书,自尧舜起论,“二典一谟”为中华政治文明的典范。《礼运·大同》既称孔子有志于“大道之行”,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便成了儒典多方宣扬的对象。
  《论语·泰伯》记载孔子称赞泰伯为至德:“三以天下让,民无得而称焉。”该篇末又赞美尧舜的政绩和胸襟:“有天下而不与焉。”对天下为公政治的向往,溢于言表。推崇尧的那章尤其重要,具见孔学用心:“大哉!尧之为君也。巍巍乎!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。荡荡乎,民无能名焉。巍巍乎,其有成功也。焕乎其有文章。”天道大公无私,尧则天,故成其大。易经以乾为天,乾卦的最高境界为:“用九,见群龙无首,吉。”《小象传》称:“天德不可为首也。”《文言传》则称:“乾元用九,天下治也。”又称:“乾元用九,乃见天则。”天则是自然的真理、客观的规律,人世间所有的活动,包括政治,皆不得违背。
  《易传》中好几处提到天则,如蛊卦上九的《小象传》称:“不事王侯,志可则也。”人心受物欲蛊惑,贪腐致乱,当大刀阔斧改革弊政,铲除特权。《彖传》称:“蛊元亨,而天下治也。”正为此意。拨乱反正,天下太平,完全体现天道规律,孔子之志亦在于是。明夷卦上六爻辞:“不明晦,初登于天,后入于地。”《小象传》称:“失则也。”明夷以喻暴政,上六为暴政中心,祸国殃民,失去了天则,须团结志士以诛除之。六二爻辞:“用拯马壮,吉。”《小象传》称:“顺以则也。”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,顺应天道的规律。①同人卦九四爻辞:“乘其墉,弗克攻,吉。”《小象传》称:“困而反则也。”同人指人同此心、心同此理,反对穷兵黩武,主张世界和平,同人、大有二卦,正是礼运大同之义。九四阳居阴位不正,爻变成家人卦,仍是小康世家天下的思想——“城郭沟池以为固”,据地称雄,以图争霸。这不可能达到目的,受困后必须回归天则。谦卦六四的《小象传》称:“无不利,撝谦,不违则也。”谦让不争,兼顾各方利益平衡,必能化解冲突,政通人和,不违背自然法则。②
  《论语·尧曰》记载尧舜禅让时相传的心法,所谓“允执其中”,和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”相符合。编列于《论语》末篇,大有孔门遗训的意味。孟子愿学孔子,道性善,言必称尧舜,正是发扬孔学。《中庸》传为子思所作,称道其祖父:“仲尼祖述尧舜,宪章文武,上律天时,下袭水土。”短短十六字,道尽孔学精微。
  采善撮要
  先秦儒典中罕见黄帝,但百家言中颇有道及者,《庄子》《列子》等道家名典都有记述黄帝的一些言论和活动,只是托古的意味浓厚,很难让后世学者去认真面对。战国至西汉初,盛行所谓黄老之学,俨然道家正宗,对当时及后世之学术与政治影响极大。然而《老子》五千言中,绝未提到黄帝,两人的时代差了二千多年,其间的关系实难厘定。1973年,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《帛书老子》及《黄帝四经》,似乎落实了黄老之学的存在与内涵。无论如何,托古也好,确有其事也好,黄帝的思想及事功不容忽视,对华夏文明及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都很重要。
  司马迁当年修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,以黄帝居首,可能也是基于同样的体认。黄老道术曾是西汉初期的显学,汉景帝时,学者黄生还与儒者辕固生在御前争论“汤武革命”的问题,虽然事涉敏感,不了了之,亦可见当时儒、道争锋之烈。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就跟黄生学习道论,对道家思想特别推崇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中记司马谈论六家要旨,对儒、墨、名、法、阴阳各家利弊,皆有批评,独独对道家全面肯定,认为立俗施事,无所不宜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道术“因阴阳之大顺,采儒墨之善,撮名法之要,与时迁移,应物变化。”司马迁秉承其父观点,将老子、庄子、申不害、韩非并列一传,认定法家之学“归本于黄老”,确实言之成理。
  黄老道术之精蕴为何?司马谈的总结甚佳:“道家无为,又曰无不为,其实易行,其辞难知。其术以虚无为本,以因循为用。无成执,无常形,故能究万物之情。不为物先,不为物后,故能为万物主。有法无法,因时为业;有度无度,因物与合。故曰:圣人不朽,时变是守。虚者道之常也,因者君之纲也。”黄老之学实即君人南面之学,因机顺势,权变无方,在领导统御方面确有高明独到之处。其实,中华传统学术皆重视政治,都希望做好众人之事,这点司马谈也看得很清楚:“夫阴阳、儒、墨、名、法、道德,此务为治者也。”他并且引用《易经·系辞传》上孔子的话:“天下一致而百虑,殊途而同归。”当然,他认为黄老道家更擅胜场,且综合了各家之长。
  除了治国之外,道家特别注重养生。司马谈最后也谈到神和形的问题:“凡人所生者神也,所托者形也。神太用则竭,形太劳则敝,形神离则死。死者不可复生,离者不可复反,故圣人重之。由是观之,神者生之本也,形者生之具也。不先定其神形,而曰我有以治天下,何由哉?”治身方能治国,若因治国而伤身,则不合道,只是行尸走肉,迟早形神俱灭。《老子》《庄子》等书中多养生之论,《黄帝内经》更是举世推崇的中医宝典。③
  缘督以为经
  《易》经和中医养生的关系极为密切,自古即有医易相通之论,伏羲画卦“近取诸身”,将人身感应的原理融入卦爻结构,深入探讨必有所获。《说卦传》称:“乾为首,坤为腹,震为足,巽为股,坎为耳,离为目,艮为手,兑为口。”八卦取象皆有身体相应的位置,阴阳爻也象征男女的生殖器官。咸、艮二卦之六爻更全从人身取象,将人身心相连、息息相关的奥妙完整呈现。④
  欲了解高级生命现象,《易》经的复卦更是关键。剥极而复,万象更新,生老病死、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尽在其中。复卦外坤内震,坤为母、为腹,震为长男、为动,合起来正是母腹中孕育胎儿之象。复卦卦辞称:“反复其道,七日来复。”《彖传》解释:“天行也。”天行不是指日月星辰的运行,而是人身小宇宙内的变化周期,基本上以七为节律。医学的临床经验显示:一般感冒、咳嗽不治疗,七天后也能不药而愈;开刀手术后七天,伤口愈合,可以拆线;器官移植中的排斥现象,往往发生在手术后第七、十四、二十一或二十八天;心脏病发病,每周一为高峰。另外,少女的月经初潮一般在十四岁,周期是二十八天,停经年龄是四十九岁。“七日来复”的规律正合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上古天真论第一》所言:“女子二七而天癸至,月事以时下,故有子……七七天癸竭,故形坏而无子也。”
  复卦的《彖传》末赞叹:“复,其见天地之心乎!”何谓天地之心?《礼记·礼运》称:“人者,天地之心也。”不管天心或人心,都不是仅指肉心而言,而有本心、良心、道心的形上意涵。《系辞传》称:“复,德之本也;复,小而辨于物;复以自知。”人这种高智慧的生物,可作反观内省的思维,克己复礼、明心见性。道家所注重的养生之学,不是只养身,也养气、养心,身与心灵绝对是一体的。庄子讲心斋、坐忘;老子讲虚心实腹、致虚守静;《素问》讲恬淡虚无、精神内守,乃至黄老色彩浓厚的《管子》一书,其中的《白心》《内业》《心术》等篇对精神修养均特别强调。
  《老子》第十六章原文:“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;归根曰静,是谓复命;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;不知常,妄作凶。”整段几乎都在发挥复卦的内涵,复能明道,不会起妄念、作妄事。依易经卦序,复卦之后为无妄卦,《序卦传》称:“复则不妄矣。”易、老思想完全合辙。无妄卦之后为大畜卦,多方蓄养、融会贯通以成其大;大畜卦之后为颐卦,颐养众生,其《大象传》称:“慎言语,节饮食。”正是全面论述养生之卦。
  颐卦内卦震动,中心有主,外卦艮止,不动如山;卦形上下二阳包夹四阴,围成最大的内在空间。这和黄老道家一贯主张的精神内守、清心寡欲符合,《老子》第五章有云:“天地之间,其犹橐龠乎!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多言数穷,不如守中。”简直就是在阐释颐卦的意境。
  颐卦初爻以灵龟为象,代表人的灵明自性;四爻称虎视眈眈,象征外界无穷的诱惑。爻辞所示,提醒人灵龟勿遭虎吻,操持自性,切不可逐欲伤生。然而嗜欲与生俱来,亦不宜强行压制,还得因顺自然,调节求中,故四爻爻辞称:“颠颐,吉,无咎。”虽然有颠倒梦想,并不致失控。上爻是颐卦论养生的最高观点,也是最后结论,其爻辞云:“由颐,厉,吉,利涉大川。”由字似田中作物顺势成长,一切出乎自然,难以遏抑,也不能揠苗助长。由颐即顺自然养生,该吃就吃,该喝就喝,该睡就睡,如此便可化解人生一切险阻,安度彼岸。
  颐卦中间四阴爻,四爻称颠颐、五爻称拂经、三爻称拂颐、二爻称颠颐且拂经,颠颠倒倒,违逆养生的常道。拂经的经字,就人身而言,即气血运行的经络,为资源输送的正常通道。拂经表示气血错行,身体出了大状况,得赶快调整以恢复正常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有云:“缘督以为经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养亲,可以尽年。”缘是顺,督是督脉,让体内真气顺循背脊的督脉而上,是吐纳练气者皆知的诀窍。缘督即由颐,顺势自然,居中处高以督控全身气血周流。⑤
  《养生主》一篇以庖丁解牛、迎刃而解为喻,阐扬养生之理,相当精彩,方式也耐人寻味。解牛是杀生,道理却通养生,都得深入了解牛身体的自然构造,循骨肉筋脉之机理行事,不可以硬碰硬蛮干。易经中的解卦,强调不慌不忙、顺势用柔,搞清楚状况后,俟机出手快速解决问题,道理完全相同。⑥生杀一理,皆在于机,也是黄老道家精神的本色。《黄帝内经》济世活人,处处指引生机;《黄帝阴符经》却大谈天地之间的杀机。“天发杀机,移星易宿;地发杀机,龙蛇起陆;人发杀机,天地反复。天人合发,万化定基。”如此杀气腾腾的宣言,仍基于对自然的体认:“天生、天杀,道之理也。”⑦
  垂衣裳而天下治
  颐卦的《彖传》称:“天地养万物,圣人养贤以及万民。”养生之道可推到治国,黄老道家治国的本领夙为识者所称道。《易传·系辞下》第二章,从伏羲画卦开始,举了十三个卦,以论述中华文明的演进,罕见地提到了黄帝,非常值得注意。
  伏羲做结绳而为网罟,教民渔猎,以离卦代表。离中虚,有孔目相连之象,离为火、为明,又象征人类文明的网际流通和薪火相传。伏羲之后为神农,发明农具、教民耕种,以益卦为象,有了生产效益;又开办市场交易,以噬嗑为象,噬嗑明罚饬法,保障了商业的公平性。
  神农之后,是“黄帝、尧、舜氏作,通其变,使民不倦,神而化之,使民宜之。易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,是以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。黄帝、尧、舜,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乾坤。”穷变通久是《易经》的大原则,“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”为大有卦上爻爻辞,几乎是最好的结果。垂衣裳而天下治,用力少而成功多,正是儒道两家都至为推崇的无为而治。⑧黄帝与尧、舜连言,也反映了《系辞传》儒道兼尊的风格,两家皆源于《易》,谈中华文明发展,伏羲、神农、黄帝、尧、舜一脉相传,可谓气势恢宏。
  天下治取象乾坤。乾刚坤柔,乾为君、坤为民,乾为天理、坤为地势,欲平治天下,得刚柔并济、上下和调、依理顺势,一切以中道而行。前面已引《文言传》:“乾元用九,天下治也。”众生平等、世界大同是乾卦最高的理想,也是天则的显现。坤卦的终极境界为用六,其辞称:“利永贞。”《小象传》云:“以大终也。”易例阳大阴小,坤阴奋斗到最后,变成了乾阳,表示天理已完全落实于地势中,地上众生皆成了真理的化身。佛教说众生渡尽,儒家讲人人皆可为尧舜,《易》经称见群龙无首,即为此意。
  坤卦六五爻辞称:“黄裳,元吉。”《小象传》云:“文在中也。”古人服饰腰带以上称衣,以下称裳,其实仍为一体。黄为中色,七彩光谱中,红、紫分居亢热、冱寒的两极端,黄色代表中道。黄也是土地的颜色,五行方位亦居中央,调和天下四方的意味浓厚,黄帝的得名与此有关。中华文明主要发源于黄河流域,蕴养于黄土高原,中国人属黄种人,在民族意识深处,黄绝对是至尊至贵又亲切无比的象征。坤卦高居君位的五爻,不称黄衣,而称黄裳,民为邦本、民为贵的寓意深厚。
  坤卦《文言传》阐发此爻意涵云:“君子黄中通理,正位居体,美在其中,而畅于四支,发于事业,美之至也。”通理即通天理,居体的体是指大体。《孟子·告子篇》有云:“从其大体为大人,从其小体为小人。”又云:“体有贵贱,有小大,无以小害大,无以贱害贵,养其小者为小人,养其大者为大人。”大体即心,居体即正心诚意使不放逸。心正理通,心广体胖,做什么事都畅快顺利。乾为心、为理,坤为物、为事,心主物从,事皆循理,当然是人生至美之境。本爻《小象传》称“文在中”,文即刚柔交错、经纬天地,能以和平文明的方式解决人世种种纷争。
  坤卦六五爻变,成比卦。比为人群互助合作之意,和劳师动众、军事冲突的师卦相反,实应大大推广于国际问题的处理。《易》经中一些政治管理意味浓厚的卦,如君临天下的临卦、调和鼎鼐的鼎卦、和平共存的大有卦、国泰民安的泰卦、丰功伟业的丰卦等,居君位的五爻都是阴柔的六五。换言之,都是黄裳元吉的发挥应用,都确实印证了黄老之学在治世上的功效。
  乾卦九五爻辞称:“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”《小象传》云:“大人造也。”乾为君,九五中正更是强势领导的中心,想有绩效,却得有好的干部配合,否则不一定有利,甚至可能刚愎自用,变成上爻的“亢龙有悔”。坤卦六五只要虚中任贤、无为而治,黄裳即可元吉,整个组织照样充满了创造力。《易》经六十四卦的君位,九五、六五各半,大致说来,也以六五爻辞较佳,柔性领导的绩效确实不可小看。⑨
  除坤卦六五之外,黄中通理的精神还见于其他卦爻:离卦六二爻辞云:“黄离,元吉。”《小象传》称:“得中道也。”离为火、为日、为纵横交织的文明网络,文明若依中道发展,成就如日中天,众生皆蒙幸福。此爻爻变,成火天大有卦,日光普照,人人皆有,正是世界大同之象。解卦第二爻爻辞云:“田获三狐,得黄矢,贞吉。”《小象传》称:“得中道也。”解卦主旨在探讨真相、解决问题,人世间处处冤恨纠缠,辗转相报,必须以大智大悲化解。深入问题,找到解答后,时机不成熟也不能仓促出手,得冷静持重、慢慢斡旋,尽量争取最好的和解机会。黄金箭箭不虚发,打造好以后,妥善收藏,也可以备而不用。《老子·三十六章》有云:“柔弱胜刚强。鱼不可脱于渊,国之利器,不可以示人。”与此完全同调。
  遯卦六二爻辞称:“执之用黄牛之革,莫之胜脱。”《小象传》云:“固志也。”二阴渐长,四阳渐消,六二爻的形势看涨,应顺其自然,不宜操之过急,最好用牛皮绳拴住自己,以免躁进致咎。革卦初爻称:“巩用黄牛之革。”《小象传》云:“不可以有为也。”革命初期,少安毋躁,先巩固基层为要。《说卦传》:“坤为牛。”牛性柔顺耐劳、负重行远,黄牛更有中道之义。
  革故鼎新,调和鼎鼐,黄中通理之德益发重要。鼎卦居君位的六五爻辞云:“鼎黄耳,金铉,利贞。”《小象传》称:“中以为实也。”领导人虚心倾听各方意见,以为施政参考,黄耳金铉,配合无间,政权才会稳固。《大象传》称:“君子以正位凝命。”正位居体、正位凝命,一切依正道行事,自然畅于四支,发于事业。噬嗑卦六五爻辞云:“噬干肉,得黄金,贞厉,无咎。”九四爻辞云:“噬干胏,得金矢,利艰贞,吉。”四、五两爻居君相高位,所谓肉食者鄙,吃香喝辣,若操守不正,很容易贪腐堕落,噬嗑卦明罚饬法以规范之。国际争雄称霸,弱肉强食,也应讲求国际公法,以维持公平正义。金代表财货,矢象征权力,无论国内国际,都得取之以正、用之以正,故两爻爻辞均有贞字。黄金亦寓黄耳金铉之义,和鼎卦六五相同。黄金、金矢,合起来又为解卦第二爻的黄矢,崇尚中道,化解贪欲冲突。
  《系辞传》下第二章在黄帝、尧、舜法乾坤而天下治之后,还提了涣、随、豫、小过、暌五卦,分别代表舟车水陆运输、城防弓矢战备,以及粮食生产等创造发明,显然均属于黄帝、尧、舜的功绩。再往后是发明宫室的大壮卦、发明棺椁丧葬的大过卦,以及发明文字的夬卦,主词改为后世圣人,而与上古的生活方式区别。后世圣人包不包括黄帝呢?若依过往传说,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,似乎以上发明也可归功于黄帝。最后这三卦,其实意味深长:宫室属阳宅,上栋下宇,大壮的阳气鼎盛;棺椁属阴宅,大过的阴气逼人;由阳宅入阴宅,养生送死无憾,是仁政的标准。文字是文化传播的载具,文明继往开来的依准,由此突破了肉身形体的限制,有了永恒发展的可能。
  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,百官以治,万民以察,盖取诸夬。”这段叙述和《说文解字·许慎叙》谈文字来由一致,文明发展的十三卦,从结绳而为网罟的离卦起始,到以书契取代结绳的夬卦终,继往开来,终而复始,实在发人深省。
  《易》经六十四卦终于未济,表示天人演化永无尽期,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所有既济的安排最后都会变成未济。《序卦传》就在解释这种自然而然的演变过程,分析前因后果、来龙去脉。然而,十篇易传的最后一篇《杂卦传》却将卦序打乱重组,将未济排在第六十三卦,最后以夬卦终结,其文曰:“夬决也,刚决柔也,君子道长,小人道忧也。”夬的卦象为五阳上决一阴,天道未济,人道却得尽最大努力奋斗,一代接一代进行正与邪、善与恶的斗争,终有一日化尽阴邪,又回复六阳纯刚的乾卦,让天理昭著于人间!伏羲、神农、黄帝、尧、舜等古圣先王,俱往矣!后世圣人仍得善体斯意,薪尽火传,以至无穷。
  【注释】
  ①蛊卦上九爻变,成升卦,拨乱反正,据乱世进化为升平世;明夷卦六二爻变,成泰卦,上下和调,国泰民安,有致太平世的可能。春秋公羊学“三世义”的主张,在《易》经卦象中皆有提示。请参照拙文《华夏又一春——由易经看文明冲突与和平崛起》,大陆民进中央主办之第四届“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讨论会”,2006年10月。
  ②谦卦是全易中面面俱到、必得善终之卦。谦为言之兼,兼容并蓄,兼善天下,凡事为各方设想,重公义服务,不争私利。《老子·第二十二章》称:“不自见故明,不自是故彰,不自伐故有功,不自矜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”正是谦德的表现。依卦序,谦卦在同人卦、大有卦之后,表示人类大同,更进一步谋求与自然和谐互动,并尊重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。谦的《彖传》中提到天地人鬼神,宇宙间所有的存在都福佑有谦德的人,所谓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,确非虚言。请参照拙文:《开物成务——由易经的策略思维论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华文化》《万国咸宁——易经和合思想述评》,大陆民进中央主办之第二、三届“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”,2004年11月、2005年10月。
  ③有人说中医非中国医学,而是中道医学之义,确实抓到了中医的精髓。但还是知其一,未知其二:中国的中就是中道之义。
  ④请参照拙文《见天地之心——近取诸身探微》,河南安阳第十三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,2002年9月。
  ⑤咸卦九五爻称:“咸其脢,无悔。”脢为夹脊肉,当全身感应的中枢。艮卦九三爻称:“艮其限,列其夤,厉熏心。”夤同脢,限即腰,人腰部僵硬,会牵连到背脊痛楚。此二爻的原理,和督脉行气有关,颐卦的拂经致凶、庄子讲的缘督以为经,确为养生至要。
  ⑥解卦卦辞:“利西南,无所往,其来复吉,有攸往,夙吉。”后天八卦方位,西南为坤,顺势包容忍耐,俟机出击,是解决复杂问题最好的方式。解卦之前为蹇卦,外卦坎险、内卦艮止,动弹不得,以身体状况论,即下半身关节不灵,也必须用解卦的方法调治。
  ⑦《黄帝阴符经》为道藏中重要经典,篇幅才三四百字,意蕴极深,也是养身治国融为一炉的名作,由其上、中、下三章章名可见一斑:《神仙抱一演道》《富国安民演法》《强兵战胜演术》。
  ⑧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无为而治者,其舜也与?夫何为哉?恭己正南面而已矣!”
  ⑨请参照拙文《时乘六龙——大易君王论初探》,山东大学易学研究中心主办“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”,2005年8月。
  

黄帝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/朱恪孝,谢阳举主编。——西安:西北大学出版社,2008.01

您是第 位访客!